「自由」是大學生活最好的形容詞|逢甲水利系 方鈺誠
大學不再像高中固定的按表操課,沒有堆積如山的考試與考卷;在這四年中,盡情地探索、嘗試任何你有興趣的課程和社團,自由分配你的時間、充分學習專業,探索自己想要的東西,每個人的大學生涯都是獨一無二的。
善用校內外資源-踏足國際,展望視野
大一入學前,我在逢甲之星的講座中聽學長姐們分享關於國際體驗的各種趣聞,像是公費到世界各國擔任志工、研究SDGs相關議題等,學長姐們的經歷激發我爭取國際體驗計畫的念頭。入學後立刻和幾位同學組織國際體驗小組,執行「國際體驗B組-有目標的國際壯遊計畫」預計前往海外國家實踐永續發展目標。出發前,碰上新冠肺炎疫情,原本安排好的機票與國際志工行程被迫取消,在沉寂了兩個月後,計畫改為「在台國際體驗」,我們將計畫名稱命名為「“嚮光”探索,嚮往自由」,採訪臺灣嚮光協會這個致力於跳脫傳統教育形式,提供創意課程培訓的非營利組織,並共同探討台灣教育面臨的挑戰與困境。計畫完成後,我們也到通識沙龍分享計畫過程,希望關注國際弱勢族群教育議題的火苗可以生生不息。
勇於嘗試、大膽挑戰
受國文課老師啟發,我報名參加校內辯論新生盃,即便在這之前從未參與辯論比賽,也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勇往向前。嘗試不一定會成功,但如果不願意嘗試,你連成功的機會都沒有。
當初的我萬萬沒想到會在辯論的賽場上一路過關斬將,第一次參賽就獲得第二屆「各言爾志新生盃辯論賽」冠軍,有了第一次經驗,接著在各言爾志新生盃辯論賽第三屆獲得亞軍。辯論比賽需準備大量的資料、充分練習口條;與對方辯友來回攻防、腦力激盪是整個辯論比賽中我最享受的過程。
辯論中最重要的就是「思辯」的精神,所謂「思辨」就是「慎思」、「明辨」。「慎思」是小心運用邏輯和批判思考的方法,盡量以理性、客觀進行思考及推論,盡可能不受偏見和情感的影響;「明辨」則是辨別概念和經驗資料的細微差異,分辨是非對錯。「思辯」的精神也深深影響著我往後的待人處事。
學生自治教會我的二三事
學生會由三大機構組成,分別是行政中心、學生議會和評議委員會,我在學生會得三年中學習到的學生自治精神是,「學生是校園中的主體,有關學生的事物該由學生和學校來共同制訂與規範」,正因為自治性組織相較一般社團有著更多的權力與義務,所以需要更加嚴謹的法規與制度來規範。身為學生會成員,我很榮幸有機會參與「教育部青年發展署」舉辦的各類討論會;「Let's, Talk議題交流會」讓我學習到何謂「審議式民主」與如何實踐「校園民主」。相信在學生會學習的團隊精神與實務技能在未來會有相當大的幫助。
參加學生會讓我有機會接觸「學生組織領導人研習營」,領導營的老師教導我們成為一位領導人需要具備團隊溝通、組織協調、危機應變和當責等能力,然而這些能力往往要付出相當多的時間才能熟悉,在學生會的這些年擔任活動總召、營隊隊輔等領導人才明白,領導從來都不是一份簡單的工作,需要經過十足的磨練才能有所成長。
把握難得的大學生涯,不留遺憾!
大學是一個很適合認識、探索與挑戰自我的環境,很多人也許會感到迷茫,不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麼,可大學不就是一個勇敢嘗試各種事物的階段嗎?不要害怕失敗,大膽去試吧! 我從不後悔在大學做的每一項決定,如果沒有勇氣跨出每一步,就沒有現在的我,希望你們能夠創造不讓自己後悔的大學回憶。
文|水利工程與資源保育學系 方鈺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