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 yourself. Be the Change Maker!|逢甲外文系 陳亭妤
「You can’t sit around and wait for others to arrange your life」的中文大意是「你不能坐以待斃等著別人來改變你的人生」,這句話造就了不簡單的我。剛進到逢甲大學時,只是位小小的外文系新鮮人,一晃眼過去,才發現自己在大學經歷了好幾遍的「嘗試極限、突然失敗、再次重生」。
開朗的個性促使著我擁有不斷嘗試、挑戰極限和跳脫舒適圈的能力,就學期間擔任社會創新學院(s.School)的華語教師學程助教、外文系畢業公演音樂及音效組長、逢甲AIESEC會長,籌備暑期線上SDGs快閃課程、參與逢甲大學音樂舞台生命劇場實作課程和課外活動組舉辦的璀璨藍圖,經歷過無數挑戰後更堅定自己想要成為改變這個世界的臺灣青年。
初入大學時的第一場比賽,璀璨藍圖
大一下學期,我參加課外活動組舉辦的璀璨藍圖活動,璀璨藍圖是為大一新生舉辦的團體競賽,每個學系依照該屆主題選出最強人選參賽。當時的主題是「詮釋電影或任何知名戲劇」,我在學長姐的安排下模仿了電影 「 一個巨星的誕生 」 的主題曲。這是我第一次在正式比賽中與他人合唱,也是大學的第一場比賽,卻因為太過緊張,表現不如預期。之後的每一場比賽我都會告訴自己,「當你做足準備,上場就盡情享受,因為那一刻,你就是最有自信的!」
我走在改變的路上
在擔任逢甲AIESEC產品部門副會長時,最印象深刻的任務是「暑期線上SDGs快閃課程」。受到疫情影響實體活動取消,當時我問自己,「如果不能直接與小學生接觸,還能怎麼發揮影響力?」暑假時,我們發想出一個適合國小三年級至國中一年級學生的線上SDGs快閃課程。每堂課聚焦2-3個SDGs議題,透過淺顯易懂的互動式教學,讓參與課程的學生知道他們能夠關注更多社會議題。
這項專案除了AIESEC的成員外也邀請到外籍志工一起加入課堂上與孩子互動,課後安排回家作業讓孩子們將所學實際應用。其中,有一堂課程特別請小朋友訪問爸爸媽媽疫情如何影響他們的工作,有了父母親的參與讓原本以國小生為主的課程間接影響不同年齡層,課程產生的影響力超乎所有人想像。
大三也可以參與畢業公演
外文系畢業公演是我加入逢甲外文系的最大原因,學鋼琴將近十二年,在音樂上面比其他人多了點了解,所以毫不猶豫地加入音樂音效組。在音樂音效組這段時間,除了培養自己對音樂的敏銳度,也學會使用音樂軟體 Logic Pro修音、剪輯或尋找合適的配樂。演出的前半個月,音樂音效組與演員配合進歌點、討論演員的哪些動作可以搭配音效,或什麼樣的音樂適合當時的場景,抑或是跟燈光組重複排練,只為呈現完美的燈光音效。
畢業公演只有畢業生可以參與嗎?不是的。我很高興自己在大三時就能與學長姐共同完成第十七屆畢業公演。這次公演感受到文學的多變,同時開啟了我對舞台實務的想像與好奇。
突然失敗後的重生
在今年年初時,我順利錄取了「天河神水音樂舞台生命劇」。本次舞台劇的主題是「用心念改變世界」,當每個人帶著惡念活在這個世上,自然做出的行爲也會為這個世界帶來負面的影響。我非常高興自己能夠實踐當演員的夢想,然而演練過程並不如想像中順利,從沒有想過自己在舞台上並非能夠流暢地表現出角色的情緒、感受與肢體張力,甚至連唱歌的氣息轉換也歷經多次調整,排練時更是挫折感加倍,揣摩不出角色又或者無法轉換演出情緒。但老師告訴我,劇場即是職場,你不能選擇要做什麼,但是可以勇敢的去面對每個挑戰。過去總是害怕失敗、害怕挑戰的我,決定下足功夫,仔細回想師長們每一次的指導,調整自己的歌唱方式和肢體動作;最重要的是回歸自我、找到自己與角色的共通點,使自己和角色得到重生,變得更加耀眼。
華語教師學程助教
加入華語教師學程完全是一場最美的意外,當時我從社會創新學院的臉書專頁得到資訊,覺得有趣又新鮮便加入了。雖然擁有華語教學相關經歷能夠優先錄取助教,但在過程中即便沒有相關修課經驗或教學經歷,只要肯花點時間自學,真的不難,甚至還能提升自己的中文能力!
擔任助教的職務內容為每隔兩週透過一小時的線上課程協助貝里斯學生學習中文。貝里斯與臺灣時差14小時,課程時間是臺灣晚上10點、貝里斯早上8點。上課地點位於貝里斯的聖佩德羅小島,在資源匱乏的狀況下全班十人共用一台筆電上課,更常常因為颱風或網絡問題造成進度延宕,但他們依舊奮力不懈的努力學習。這讓身為臺灣青年的我,得到的最大回饋便是思考能夠如何發揮自身力量,改善教育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
在學習階段,跌倒過後的蛻變絕對遠大於跌倒的成本。學校有很多資源,讓我們有機會去培養自己的軟硬實力,過程中也體悟到不一樣的世界觀。同時,資源再多也要學會自己主動爭取,將每一次的機會都視為展現自己的伸展台,大膽展現自己,勇於接受失敗再捲土重來。
帶著驕傲地自己啟動每一趟奇幻旅程,生命便會如火如荼的發展;未來的世界是我們的,開始跟著我一起改變現在吧!
文|外國語文學系 陳亭妤
分享: